九游娱乐-沃尔夫斯堡外租球员秀出色或成未来核心力量

admin 36 2024-07-14 20:11:34

  风云突变,国家中心城市被取消沃尔夫斯堡外租球员秀出色或成未来核心力量!中国顶级城市或将准直辖,杭甬赢了

关于未来沃尔夫斯堡外租球员秀出色或成未来核心力量的战略抉择

中国顶级城市或将准直辖,杭甬赢了

风云突变,国家中心城市被取消

  被纠偏,这是杭甬深的胜利!

  国家中心城市初衷,应是培养世界级城市,非蛋糕分配。住建部发声,是一次重要的拨乱反正。中国应跳出狭隘的地理思维,东京在偏远的北半球,是国际金融中心;北欧芬兰,创新能力亦惊艳世界。

  国家竞争,本质上是城市竞争;未来,中国顶级城市或将准直辖,代表中国进击未来!

  

  宁波·三江口

  tips:本文据国家规划,长三角城市现有规划,世界案例及未来发展实际综合编撰,微观察系首家系统性提出此概念新媒体。

  

  准直辖的基本特点(观察君定义)

  城市的发展有既定规律,与区位,民风等关系巨大,但也受政策影响,石家庄北京便是例子。于是,国家中心城市成为许多城市的梦想,希望借国家之力,实现城市之巅。在现实中,更夹杂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投入、交通中心、文化事业等利益。

  各个版本的中心城市开始流行于网络,甚至有版本连深圳都未包含。在目前已公布的版本中,看不到对一带一路、海洋经济、创新能力、中国制造等的重视,这难道就是国家中心城市沃尔夫斯堡外租球员秀出色或成未来核心力量

  当然不是,3月22住建部发表声明:目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正在研究编制《全国城镇体系规划》,该规划还未上报到住建部,但规划方案中没有“4个全球城市和11个中心城市”的提法。

  事实上,政策并不能绝对性影响城市。1980年,国家批准成立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设立经济特区,在政策上进行优待。

  

  到如今,真正脱颖而出的唯有深圳,以上市公司为例:截止2016年,四大区域上市公司情况如下:深圳5万亿市值; 厦门3453亿市值; 汕头2779亿市值; 珠海4079亿市值,差距巨大。

沃尔夫斯堡外租球员秀出色或成未来核心力量

  国家中心城市应具备“带动区域协调发展”的能力,但很多城市欠缺。如广东,人均GDP最发达的深圳竟是人均GDP最不发达的梅州的16倍!环京津冀贫困带也名扬天下,广州连附近的韶关都无法带动。

  故此,剔除行政因素,除上海外,杭州、宁波是必须的选择。以杭州、宁波为代表的浙江商帮,活跃全国各地。在2020年需全面脱贫的当下,“不吸血”却有“输血”能力的城市应受重视。浙江是唯一参与长江经济带但非长江流经的省份,几天前吉利还宣布对湖南加大投资!

  前天,杭州彻底化解“中泰群体性事件” ,在原址建垃圾焚烧厂。当年杭州副市现场办公,“一定要把这个项目做成能求取最大公约数的项目,整个工程全程确保群众知情权。”

  中国顶级城市治理水平,杭州必是未来!

  

  杭州·钱江新城

  未来,任何规划,失去浙江重量级城市的参与,就是对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的迷失。G20在杭州举行,是考虑他的顶级辐射力,这在全国城市都极度罕见!

  当前,每个省份都有自己的城市群。以西部为例,有关中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等,三者均为副省级城市,都升级国家中心城市,必然带来资源分散。也会带来疑问:到底谁辐射谁沃尔夫斯堡外租球员秀出色或成未来核心力量

  以地理位置衡量城市价值已然过时,应以更宏大的格局审视杭州、宁波、苏锡常都市圈的价值,这也港深共同繁荣的关键。

  称号不重要,重要的是城市本身。

  观察君独家趋势。

  历史或再现

  中国曾有十四个直辖市

  历史上,曾有十四个直辖市!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沈阳、鞍山、抚顺、本溪、上海、南京、武汉、广州、重庆、西安设为中央直辖市。1949年11月,增设天津。1950年10月,增设旅大。1952年11月,南京降为江苏省省辖市。1953年7月,长春、哈尔滨升格为中央直辖市。至此,全国一共有14个中央直辖市,除北京外,皆由各大行政区代管。

  

  沈阳·电视塔

  彼时东北,拥有14个中央直辖市中的7个!仅辽宁一省,就占5个!1945年东北占中国工业产值的85%,台湾占10%,沈阳铁西区被誉为“东方鲁尔”!

  1954年,6个大区行政机构撤销,北京、上海、天津仍为中央直辖市,其余11个直辖市均并入邻近省降格为省辖市。沈阳、武汉、广州、重庆、西安等因政治、经济地位特殊,改为省辖市后待遇不变,到1958年。

  后因众所周知的原因,又经多轮调整。直到改革开放后迎来第三次计划单列设置:

  1983年2月8日,中央决定对重庆市实行第三次计划单列,赋予省级经济管理权限。随后,武汉、沈阳、大连、广州、哈尔滨、西安等城市先后也实行计划单列。

  

  远望·渝中区

  1994年,中央决定省会城市取消计划单列,设“副省级城市”,原14个计划单列市和杭州市、济南市共16个市被确定为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减少为6座。1997年重庆直辖,目前计划单列市有5座。

  城市,也会随时代改变。

  两个版本的中心城市

  看似合理,却存在致命漏洞

  去年开始,国家中心城市成为焦点:

  主要有两个版本。一个去年非常流行的版本,也就是“4个全球城市+11个国家中心城市”:

  全球城市:北京,广州,上海,深圳;

  国家中心城市:天津,重庆,沈阳,南京,武汉,成都,西安,杭州,青岛,郑州,厦门;

  

  这一版本中,东北两市、济南未入列能够理解,但宁波未入列,让人惊讶,从鹿特丹到纽约再到横滨,超级港口配套超级城市。

  如今,国家如此重视西部尤其是新疆建设,这也是中国进入中亚一带一路大通道的必要环节,国家在南疆设立了与深圳特区相近的政策,这份名单中竟然排除了乌鲁木齐,真的可以?

  值得庆幸的是,这始终是网传版本,并非最终结果。

  

  广州国际金融中心(西塔)停机坪

  按第二个版本。目前国家已经确定的国家中心城市包括: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成都。一线城市中,深圳未入列,这是中国顶级的创新城市。如除以人口规模和土地面积,那深圳发展之力在广州之上,也不可以?

  对于武汉和郑州,国家并未明确说明两地是中心城市。2017年12月,发改委《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提出:

  

  只能说,武汉和郑州有较大可能成为国家中心城市。而最近赣州的限购也在于此,其重要性再次被明确。从这份报告也可以看出,长沙集全省之力建设长株潭,依然被排除在外。

  无论哪个版本,都不够中心,都有致命问题。

  那么,谁是中心?

  精巧的辟谣时间

  谁是国家中心尚未定论

  太多人想要。

  2015年12月,有领导在重庆表示,“十三五”期间,将加速发展一批中心城市,承担全国性的功能,带动区域协调发展,形成经济发展新的增长节点。

  “需要再有10个类似北京这样的中心城市才行。”

  

  这也是两会热门话题。西安书记提出,国家中心城市没有一个位于占国土面积近三分之一的西北地区,建议国家将西安列入国家中心城市,带动引领西北的发展。

  组长的回答耐人寻味,“陕西是过去西北局的所在地,大秦帝国也是从关中起来的。沃尔夫斯堡外租球员秀出色或成未来核心力量你们研究一下,可以考虑,如果衔接好,给国务院专门写报告,尽可能给予支持。把西安作为西北的龙头,扬起来。”

  用大白话讲,就是“你们要搞可以搞,也有些底子,但能不能搞成,得先看你们材料。”随后,发改委就进组收集材料,“西安已经具备条件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批复后会把西安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

  

  陕西·西咸新区

  后来,西安就爆出地铁电缆门,引发全国关注。仅是多朝首都,就能成为国家中心城市,不足以服众。何况西安的城市产业结构比较特殊,成为中心反而不利。真的要发展西部,乌鲁木齐更合适。

  除西安外,浙江、湖南代表团等都有对国家中心城市的讨论。住建部部长表示,国家已定位多个国家中心城市,还会有新的国家中心城市,但数量未定。

  一切都看起来有条不紊。

  

  舟山·沈家门

  直到3月18号,两会结束后的第三天,负责制定本轮规划的中规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媒体广泛报道的“十百千万”城镇体系(即十个国家中心城市、一百个国家特色城市、一千个中小城市和一万个特色镇)的提法,并不存在。”

  3月23日住建部在官网直接辟谣:“4个全球城市和11个中心城市”这种说法根本不存在。

  没有一带一路的乌鲁木齐,没有市场经济典范创新之都特区副省级深圳,不存在才是合理的。

  是该说明了。

  国家中心城市

  仅是课题,从未列入规划

  国家中心城市从未存在!

  真正影响城市的是城市级别,即城市是否是副省级城市或计划单列市。

  

  上海·浦东

  国家中心城市在2005年被提出,未引发广泛关注。当时,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受建设部(现住建部)委托,编制《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06-2010年)》过程中,首次使用这一概念。

  北上广深,即使规划没有“确定”它们是中心城市,它们也仍然是中心城市,它们在几乎所有方面都发挥着实际上的重要的中心和枢纽作用。

  那轮编制中,中规院认为,应在城镇体系的最高位置设立国家中心城市,让它们在金融、管理、文化和交通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中心和枢纽作用,并在规划中把北京、上海、天津、广州4个大城市确定为首批国家中心城市。

  

  上海·外滩

  该规划2007年上报给了国务院,但一直没得到批复。也不是不批复,难度实在太大,触动利益要比触动灵魂还难。在人口红利即将结束,美国“疯子”总统特朗普上台的当下,获得最高级别的首肯,就意味着这座城市可以逃出生天,穿越经济周期。

  在我国历史上,每个城市都有发展周期,从来都没有一劳永逸的繁荣。

  

  北京·国贸CBD

  2014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发布,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16—2030)》与《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挂钩。引发各大城市争抢国家中心城市名头的,正是这个正在编制中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16—2030)》。

  但这并不是最终答案。

  宁波的转机

  一带一路下的顶级港口

  宁波的机会。

  当前,中国已经成熟的都市圈有三个: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珠三角有香港深圳坐镇,国家批复了大湾区建设,未来超级城市群确定无疑,但中国真正的未来,却在长三角。

  宁波·海曙

  根据目前的批复,长三角核心区,只有上海进入,这显然不符合逻辑。整个长江经济带,重庆和成都已经入列。成渝城市群的影响力已超越上海?

  这不可思议,尤其是对宁波都市圈。21世纪是一个大海洋大开发的时代,毫无疑问拥有中国最优质港口的宁波,是带领中国进击的桥头堡,宁波的目标就是建设国际港口名城!

  我们来列下宁波的实力:

  2016年度《中国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调查》,宁波排行第一;

  中国制造2015唯一试点;

  中国大陆14个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之一;

  下辖北仑区2016年吸引外资全省第一;

  未来的浙江第一高楼恒大城市之光,高达450米,在宁波;

  等等;

  城市之光,450米的宁波高度

  当国家拒绝中国航空产业最成熟的西安,将波音的项目设置在宁波都市圈的舟山,一切的趋势都已明确。待宁波梅山国家级新区获批,宁波将迎来历史上的二次腾飞!

  忽略宁波,无法想象。

  杭州已拿入场券

  代表创新的中国顶级城市

  杭州,必须的选择。

  2016年,杭州的GDP为11050.九游娱乐49亿元,增长9.5%,增速位居副省级以上城市的首位,地方财政收入位居副省级城市第二位,超过广州。

  

  爱在杭州 摄影:张友明

  以杭州为核心的杭州都市圈是浙江省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块,全国第四大都市圈。随着杭叉集团上市,杭州成为北京、上海、深圳之后,第四个拥有百家A股上市公司的城市,杭州服务业占比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杭州是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网站数量、B2B、B2C、C2C、第三方支付均居全国第一,并致力于打造“国际电子商务中心”。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杭州在智慧物流、数字内容、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金融等领域领先全国甚至全球。

  杭州科技创新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全国民营企业500强数量居全国首位,发明专利授权量居省会城市第一。

  

  杭州·宝石流霞

  杭州每千人企业拥有数高出全国平均水平一倍以上,基本达到发达国家水平,连续六年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在“中国大陆最优创业城市”中排名第四。

  真正的国家顶级城市,一定要能代表国家未来。

  杭州,准备好了。

  未来

  发展才是硬道理

  中国顶级城市或将准直辖

  国家中心城市或成鸡肋!

  在利益的分配上,平衡是当前政策的主流,比如自贸区建设,从四川到浙江、从辽宁到广东,只要条件具备,国家就给。

  客观来说,完美的中心城市并不存在。当前各地经济发展结构基本定局,国家中心城市意义有限。这里,大胆提出建议,国家可以通过准直辖的身份,给予地方更多权限,国家层面做加法,地方层面做减法,否则仅仅一个中心城市身份,都足够房价折腾!

  主体结构正在施工的宁波大学梅山校区

  国家层面的城市定位,是顶级战略,须足够的定力。

  当前中国正在进行产业转型升级,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要参与全球的产业分工,提升产业分工的层次;同时还要设立各类对外开放的平台,比如自由贸易区,统筹建设国际交流区,提升中国国际化程度和国际竞争力;建立国际性的综合交通枢纽,提升中国的国际门户和枢纽地位等等,都需要核心带动。此外,还有一些重要的区域发展战略,比如京津冀一体化战略、一带一路战略、长江经济带战略,都离不开核心的引领。

  未来,许多中国城市将准直辖,尤其是长三角:

  

  西湖·旭日东升

  1、杭州升级“准直辖”身份是毋庸置疑的,作为中国转型的代表,龙兴之地,杭州具备实力。在世界上,日内瓦人口20万,却是大量国际机构的总部;杭州城市规模不应成为问题!

  2、宁波也能获得这一身份。这是因其独一无二的港口优势,长三角最完美的湾区就在宁波。随着宁波中国制造2015的发力,借助独特的商业氛围,前景可期!

  3、苏州或是未来的黑马。当前所有规划中都没有提及苏州,苏州工业园区曾实行“比特区更特”的政策,并非完全没有实力与南京抗衡,尽管面临外资撤资压力,但苏州的创新能力毋庸置疑,苏州大学是中国的顶级大学之一,也有西交利物浦这样的中外合作院校!

  4、未来大长三角区域,至少出现5个以上准直辖。长三角城市群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城镇集聚程度最高的城市化地区,以全国2.1%的国土面积,承载11%的人口,集中20%的经济总量,1/4的工业增加值,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综合来看,长三角拥有5个“准直辖”城市非常合适!

  

  当年还在建设的钱江新城,如今大变样

  今年前两月,京津冀13个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44.7%,下降19%。长三角25个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71%,提高7.6%。珠三角区域9个城市1至2月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7.4%,下降10.9%。

  从来自北方的一纸判决,到浙江率先实现“最多跑一次”。作为中国法制水平最高、幸福感最高的超级经济区,历史的天平,已经在浩浩汤汤中向南边倾斜,不可阻挡,这便是天之道!

  杭州加油,宁波加油,中国加油!

二、50%的人不喜欢大城市,但90%的人选择留下

经济学家陆铭曾在不同场合向在场的年轻学生问道:你们喜不喜欢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一般会有50%的人举手,我不喜欢。为什么?因为大城市环境差、房价高、道路拥堵;那么再问,如果没有一些现有的制度方面的限制,大家毕业之后会不会选择在这样的大城市就业,这时候,基本上90%的学生会举手,我会选择在这样的城市工作和生活。

第三个问题产生了,50%的人不喜欢大城市,与此同时,90%的人会选择留在大城市。

这就是一个全球范围内、到现在为止几乎没有例外的现象:人们一直都在向大城市集中。

城市是方便各行各业人们见面的地方

前阵子,北京和上海都在提出人口疏散,基于这样一个逻辑:人太多了,导致了各种城市病。因此,北京老阿姨会对外来打工妹说,我们要建设文明城市,你这个早点摊要撤掉的。就在2015年,上海实现了进入21世纪以来的首次人口净流出。有一种说法是,这座城市在筛选它想要的人。

城市太大了、人太多了、不宜居了。这个“太”到底是相对于什么来说呢?城市人口密度减小之后,真的就“宜居”、就更利于城市发展吗?

宜居不是人口密度低、不是公园面积大、不是树多。

为什么全球的人们都在往看上去更加拥堵、上班时间更长的大城市来呢?

因为在大城市获得的东西要比失去的东西多,而获得的东西就是人性里面第一追求的东西,就是就业和收入,以及带来的消费。所以,活力是构成宜居城市的第一个条件。而活力非常重要的来源就是创新,创新不是在书本里,而是在空气里、在咖啡馆里,是人和人见面、交流而产生的创新,再就是消费产生的多样性。而活力是基于人口数量和密度的,低密度的社区则很容易变成睡城,因为人口密度一低以后,服务业就很难产生规模经济。

宜居不是公园面积大、也不是树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大城市不要环保。大城市的环保,有三条,第一,绿色的出行和消费;第二,建设大量的口袋公园,面积小但是很多;第三,垂直的绿化,建筑外墙的绿化,还有阳台的绿化、屋顶的绿化,大城市的宜居跟小城市的宜居和农村的宜居概念其实不一样。

而高密度会造成的交通拥堵问题怎么办?建造路网、地铁网、地上地下的交通网,越是建高密度的路网、地铁网、地上地下连通网,就越需要人口密度,恰恰因为人口密度高,才有会有规模经济和消费需求。

▲ 世界主要城市路网对比图

作为国际发达城市的东京,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街区,叫做涉谷。在涉谷,这样的商业氛围、这样的人流,就是城市的活力。

大城市也不应只单纯看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让所谓“高素质人才”留下,驱逐所谓“低技能劳动者”。

全世界范围内的大城市,有一个共同现象,高端劳动力和低端劳动力共同往大城市去,简单说来,就是经济学研究里面说的技能互补性。在生产领域,再好的公司也要配清洁工。在生活领域,城市居民收入水平越高,吃和穿在消费里面的比重越是会下降,新增的消费往往都是消费服务,而消费服务里面的供给者又是谁呢?餐馆服务员、家政服务员,都是相对来说受教育水平不高的人,所以如果看国际型大都市,比如纽约,高技能劳动者和低技能劳动者是一起往大城市流动的。根据美国的研究,美国的大城市如果吸引一个高科技的人进来,会同时创造五个劳动力需求,有两个分别是医生和律师,另外三个是超市里面的收银员、家政服务员等。这样高端和低端的比例是1:1。

一味对低技能劳动者进入进行管制的后果,就是劳动力成本和服务价格上涨,这会反过来影响城市对高端劳动力的吸引力,影响城市竞争力。

外地人并没有抢占本地人资源,蛋糕做大之后,所有人都受益

  2008年,36%的纽约人出生在美国之外,接近一半的纽约人在家里不说英语,是移民;2011年,伦敦居民中,出生在英国以外的占37%,外籍居民占了24%,白种人比例从2001年的58%降低到45%。

外地人来到城市,他一定是可以创造价值的,否则的话,城市就不可能一直在扩张。移民来到新的城市,就算得不到户籍、得不到和本地人同等的公共福利,他还来了,他一定是凭自己的本事拿到了一份比他创造的价值更低的工资。也就是新移民创造的价值,是超过这个人的社会成本的。

反过来,当政策制定者一味地限制人的户籍身份的时候,外来移民在城市里就没有归属感,当一个人没有归属感,就会有三种动机去储蓄:一种是养老和预防生病,因为没有很好的社会保障覆盖;第二种,是人们预期未来要回老家,所以不买耐用消费品;第三种,是人们预期回到老家以后,自己的收入会下降,所以为了平滑消费,要把现在挣的钱用在未来花。在这三个因素的制约下,当一个人没有本地城镇户籍的时候,他的消费会比有城镇户籍的可比对象低17%到20%。

当大家去储蓄的时候,节省下来的钱往往是本来可以消费服务的钱。但是服务的提供者是谁呢?其实很多是大城市的本地人。有研究发现,当一个城市里面的外地人把越多的钱寄回老家,他所在的城市里面本地人的工资就越低,相当于有一块需求通过汇款汇回老家了。所以实际上,户籍制度这种对外地人的限制是不利于本地人的收入提高的。

户籍制度导致社会分割、是劳动力市场的障碍,而且在社会的维度上会导致外来的人口不幸福、对社会和政府不信任,并且会出现居住区的分割,而且会影响公共参与。

总之,如果城市存在因户籍制度区分而造成的二元分割,会是一个社会和谐的隐患。

站在无知之幕背后,私利和个人情感不能作为公共问题的讨论基础

沃尔夫斯堡外租球员秀出色或成未来核心力量

罗尔斯所著《正义论》中最核心的一个观点,就是“无知之幕”。所谓“无知之幕”,大意就是人们在讨论公共政策的时候,假定身处在一个幕布之后,约定好每一个人都不知道自己在走出这个幕布后,将在社会/组织里处于什么样的角色,可能是市长、也可能是清洁工,在此情况下来讨论某一政策或约定。如此,人们达成的公共政策的结论才可能是公正的,否则就很难避免人们希望操纵公共政策来为自己谋利。而且因为每个人都不知道自己将来的位置,因此这一过程下的决策一般能保证将来最弱势的角色能得到最好的保护。

反观在城市问题的讨论中,坚决反对放开户籍的人,往往就是好不容易拿到了城市户籍的,大城市里希望控制人口规模、要把别人赶走的人,基本上都是这个逻辑:你们走,我留下。人们在讨论公共政策问题的时候,经常会有这样一个立场,就是希望公共政策为自己服务,严格说这就是矛盾。如果一个公共政策只为少数群体来服务的话,就不是一个公共政策。

人们都痛恨腐败,腐败本质上就是特权,尤其当这个特权是一种公权力的时候,由公权力带来自己福利的增长或者收益的增长,这是一件不公平的事情,但今天很多公共政策导致的结果,和人们所反对的腐败是一回事,都是用公共的权力来维护私人的利益。一些看上去叫公共政策的这些政策,其实是在保护一部分有特权的人的利益,所以才变得那么难改革。

大家都不是圣人,但是老祖宗还留给我们一条智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我们对一个政策有一个主张,或者有一个观点的时候,换位思考一下,如果在这个政策之下你是受损者,你愿意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逻辑就是今天我让步一下,明天你让步一下,这样的话,在相互的妥协过程当中,大家都学会用对方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让这个公共政策达到的某种结果,就是如果人们换一个位置,我是你,你是我,也觉得这个结果可行。这样的话,就在一次又一次的公共生活里、谈判里,形成一种动态的、对彼此来讲都有利的一个结果。

在大城市里面,所谓的公共其实是一个更大的范畴,人们希望形成制度、达成契约的都是一些陌生人,跟陌生人、利益不直接相关的人,如何达到一种公共生活里面有规则的妥协?这个其实超越了某一个很具体的政策的争论。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需要一起学习如何去过真正的公共生活,让公共政策的决策能够更加的理性、科学,并且有利于整个社会福祉的增长。(文:陆铭)

微信推荐|知识就是力量

上一篇:九游娱乐-包含狼堡主场大胜,重返德甲争冠行列,球队实力大增的词条
下一篇:九游娱乐-奥格斯堡全力保级,主场力克门兴格拉德巴赫,拼尽全力实现保级大突围的简单介绍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